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 
1
 
 
 
1
 
  ·纯水机
  ·超纯水机
1
  ·软化水装置
1
  ·自动加药装置
1 水处理配件
  ·多路阀
  ·RO膜
  ·滤芯
  ·其它
 
   

2敞开式系统设计
2.1循环冷却水在系统内设计时间不应超过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。设计停留时间可按下式计算:
式中Td设计停留时间
V系统容积
2.2循环冷却水的系统容积宜小于小时循环水量的三分之一。当按下式计算的系统容积超超过前述规定时,应调整水池容积。
Vf 设备中的水容积
Vf 管道容积
Vt水池容积
2.3经过投加阻垢剂、缓蚀剂和杀菌灭藻剂处理后的循环冷却水不应作直流水使用。
2.4系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:
2.4.1循环冷却水回水管应设置直接接至冷却塔集水池的旁路管;
2.4.2换热设备的接管宜预留接临时旁路管的接口;
2.4.3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管管径、集水池排空管管径应根据清洗、预膜置换时间的要求确定。置换时间应根据供水能力确定,宜小于8小时。 当补充水管设有计量仪表时,应增设旁路管。
2.5冷却塔集水池宜设置便于排除或清除淤泥的设施。集水池出口处和循环水泵吸水井宜设置便于清洗栏污滤网。
3.3密闭式系统设计
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容积可按下式计算:
式中管道和膨胀罐的容积m3
3.2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药设施,应具备向补充水和循环水投药的功能。
3.3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供水总管和换热设备的供水管,应设置管道过滤器。
3.4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道低点处应设置泄空阀,管道高点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。
3.4阻垢和缓蚀
4.1循环冷却水的阻垢、缓蚀处理方案应经动态模拟试验确定,亦可根据水质和工况条件类似的工厂运行经验确定。当做动态模拟试验进,应结合下列因素进行:

4.1.1补充水水质:
4.1.2污垢热阻值
4.1.3腐蚀率
4.1.4浓缩倍数
4.1.5换热设备的材质
4.1.6换热设备的热流密度
4.1.7换热设备内水的流速
4.1.8循环冷却水温度
4.1.9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
4.1.10药剂对环境的影响
4.1.11药剂的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
4.2当敞开式系统换热设备的材质为碳钢,循环冷却水采用磷系复合配方处理时,循环冷却水的主要水质标准除应符合本规范3.1.7条的规定外,尚应符合下列规定:
4.2.1悬浮物宜小于10mg/L
4.2.2甲基橙碱度宜大于50mg/L(以CaCO3计)
4.2.3正磷酸盐含量(以PO43-计)宜小于或等于磷酸盐总含量的(以PO43-计)50%
4.3当采用聚磷酸盐及其复合药剂配方时,换热设备出口处的循环冷却水温度宜低于500C
4.4当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处理采用含锌盐的复合药剂配方时,锌盐含量宜小于4.0mg/l(以Zn2+计)PH值宜小于8.3时。当PH值大于时8.3,水中溶解锌与总锌重量比不应小于80%
4.5当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处理采用全有机药剂配方时,循环冷却水的主要水质标准除应符合本规范1.7条的规则定外,尚应符合下列规定:
4.5.1PH值应大于8.0
4.5.2钙硬度应大于60mg/L
4.5.3甲基橙碱度应大于100mg/L(以CaCO3计)
4.6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铜或铜合金换热设备时,循环冷却水处理应投加铜缓蚀剂或采用硫酸亚铁进行铜管成膜
4.7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、缓蚀剂的首次加药量,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
Gf=V·g/1000
式中 Gf系统首次加药量kg
g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药量mg/L
4.8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,阻垢、缓蚀剂的加药量,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
Gr=Qc·g/[1000(N-1)
式中Gr系统运行时的加药量kg/L
Qc蒸发水量m3/L
4.9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,缓蚀剂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
Cr=Qm·g/1000 (3.4.9)
5菌藻处理
5.1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菌藻处理应根据水质、菌藻种类、阻垢剂和缓蚀剂的特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。
5.2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菌藻处理宜采用加氯为主,并辅助投加氧化性杀菌灭藻剂。
5.3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加氯处理宜用定期投加,每天宜投加1-3次,佘氯量宜控制在0.5-1.0mg/L之内。每次加氯时间根据实验确定,宜采用3-4h。加氯量可按下式计算:
Gc=Q·gc/1000 (3.5.3)
Gc加氯量kg/L
Q循环冷却水量m3/h
gc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氯量,宜采用2-4mg/L
5.4液氯的投加点宜设在冷却塔集水池水面以下2/3水深处,应采取氯气分布措施。
5.5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:
5.5.1高效、广谱、低毒:
5.5.2PH值的适用范围较宽;
5.5.3具有较好的剥离生物粘泥作用;
5.5.4与阻垢剂、缓蚀剂不相互干扰;
5.5.5易于降解并便于处理。
5.6非氧化性杀菌灭剂,每月宜投加1-2次。每次加药量可下式计算:
Gn=V·g/1000 (3.5.6)
Gn加药量kg
5.7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宜投加在冷却塔集水池的出水口处。

6清洗和预膜处理
6.1循环冷却水系统开车前,应进行清洗、预膜处理,但密闭式系统的预膜处理应根据需要确定。
6.2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清洗,应符合下列规定:
6.2.1冷却塔集水池、水泵吸水池、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新管,应进行人工清扫;
6.2.2管道内的清洗水流速不应低于1.5m/s
6.2.3清洗水应从换热设备的旁路管通过
3.6.2.4清洗时应加氯杀菌,水中佘氯宜控制在0.8-1.0mg/l之内
6.3换热设备的化学清洗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:
6.3.1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有防护油或油污时,宜采用全系统化学清洗。可采用专用的清洗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;
6.3.2当换热设金属有浮锈时,宜采用系统化学清洗。可采用专用的清洗剂;
6.3.3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锈蚀严重或结垢严重时,宜采用单台酸洗。当采用全系统酸洗时,应对钢筋混凝土材质采取耐酸防腐措施。换热设备酸洗后应进行中和、钝化处理;
6.3.4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附着生物粘泥时,可投加具有剥离作用的非氧性杀菌灭藻剂进行全系统清洗。
6.4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预膜处理应在系统清洗后立即进行,预膜处理的配方和操作条件应根据换热设备、材质、水质、温度等因素由试验或相似条件的运行经验确定。
6.5当一个循环冷却水系统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装置供水时,清洗、预膜应采取不同开车的处理措施。
6.6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、预膜水应通过旁路管直接回到冷却塔集水池。


 

 

 

 


 
 
      版权所有Copyright 上海弘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上海市中山北路1715号浦发广场E座2009室
     电话:021-61131921 传真:021-61131917 邮编:200061 E-mail:hirokawa@163.com